索隱。按。序傳。〈孟嘗君第十四、而此傳為第十五、蓋後人差降之矣。
太史公曰。余讀孟子書、至梁惠王問「何以利吾國」、未嘗不廢書而歎也。曰。嗟乎、利誠亂之始也。夫子罕言利者、常防其原也。故曰「放於利而行、孫守真按。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。放=傍→依傍、單字想複詞。多怨」。自天子至於庶人、好利之獘何以異哉。
孟軻、騶人也。一孫守真按。。騶=鄒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受業子思之門人。二道旣通、游事齊宣王、宣王不能用。適梁、梁惠王不果所言、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。孫守真按。斷句+單字想複詞。情實、真實、同義複詞。∴事情=事實=諸事之實況。添字還原。當是之時、秦用商君、富國彊兵。楚、魏用吳起、戰勝弱敵。孫守真按。先抓動詞·找對詞性。勝、弱。齊威王、宣王用孫子、田忌之徒、而諸侯東面朝齊。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、以攻伐為賢、而孟軻乃述唐、虞、三代之德、是以所如者不合。退而與萬章之徒三序詩書、述仲尼之意、作孟子七篇。其後有騶子之屬。
一索隱。軻音苦何反、又苦賀反。鄒、魯地名。又云「邾」、邾人徙鄒故也。正義。軻字子輿、為齊卿。鄒、兗州縣。
二索隱。王劭以「人」為衍字、則以軻親受業孔伋之門也。今言「門人」者、乃受業於子思之弟子也。
三索隱。孟子有萬章、公明高等、蓋並軻之門人也。萬、姓。章、名。
齊有三騶子。其前騶忌、以鼓琴干威王、因及國政、封為成侯而受相印、先孟子。
其次騶衍、後孟子。騶衍睹有國者益淫侈、不能尚德、若大雅整之於身、施及黎庶矣。孫守真按。添字還原。不能尚德、若(或不能)大雅整之於身、施及黎庶矣。若=或。「不能」二字貫下二句也。〇斷句、或讀為「不能尚德、若大雅、(不能)整之於身、施及黎庶矣。」雅、正也、非必是/限諸詩經·大雅。當不能標書名號。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、孫守真按。變異、同義複詞。終始、大聖之篇十餘萬言。其語閎大不經、必先驗小物、推而大之、至於無垠。先序今以上至黃帝、學者所共術、大並世盛衰、一佛弟子孫守真按。術=述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並=傍、「並海、並陰山至遼東」之「並」、單字想複詞。依傍。大略或大多依據正代諸世盛衰、而(因而)載其禨祥度制。歷世盛衰即所驗之小物。禨祥度制、即所推而大者。〇方讀索隱方知貞與真意同也。感恩感恩讚歎讚歎南無阿彌陀佛因載其禨祥度制、推而遠之、至天地未生、窈冥不可考而原也。先列中國名山大川、通谷禽獸、水土所殖、物類所珍、因而推之、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。稱引天地剖判以來、五德轉移、治各有宜、而符應若茲。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、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。二中國名曰赤縣神州。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、禹之序九州是也、不得為州數。孫守真按。單字想複詞。數一數二、屈指可數的數。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、乃所謂九州也。於是有裨海環之、三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、如一區中者、乃為一州。如此者九、乃有大瀛海環其外、天地之際焉。其術皆此類也。然要其歸、必止乎仁義節儉、君臣上下六親之施、始也濫耳。四王公大人初見其術、懼然顧化、五孫守真按。愛顧、受顧、教化、同義複詞。∴顧化=受教=願聞。七星大法·五官會通。其後不能行之。
一集解。並、蒲浪反。索隱。言其大體隨代盛衰、觀時而說事。
二索隱。桓寬、王充並以衍之所言迂怪虛妄、乾惑六國之君、因納其異說、所謂「匹夫而營惑諸侯」者是也。
三索隱。裨音脾。裨海、小海也。九州之外、更有大瀛海、故知此裨是小海也。且將有裨將、裨是小義也。
四索隱。濫卽濫觴、是江源之初始、故此文意以濫為初也。謂衍之術言君臣上下六親之際、行事之所施所始、皆可為後代之宗本、故云濫耳。
五索隱。懼音劬。謂衍之術皆動人心、見者莫不懼然駐想、又內心留顧而已化之、謂欲從其術也。按。化者、是易常聞而貴異術也。
是以騶子重於齊。適梁、惠王郊迎、執賓主之禮。適趙、平原君側行撇席。一如燕、昭王擁彗先驅、二孫守真按。找對主詞對象。誰的側。誰的先。騶衍也。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、築碣石宮、三身親往師之。作主運。四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、豈與仲尼菜色陳蔡、孟軻困於齊梁同乎哉。五故武王以仁義伐紂而王、伯夷餓不食周粟。衞靈公問陳、而孔子不答。梁惠王謀欲攻趙、孟軻稱大王去邠。六此豈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。持方枘欲內圜鑿、其能入乎。七孫守真按。內=入、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。或曰、伊尹負鼎而勉湯以王、百里奚飯牛車下而繆公用霸、孫守真按。事當屬甯戚、齊桓。作先合、然後引之大道。騶衍其言雖不軌、儻亦有牛鼎之意乎。八孫守真按。儻=倘=尚、字形結構兼音義·字形結構換部首部件耳。
一索隱。按。字林曰「襒音疋結反」。韋昭曰「敷蔑反」。張揖三蒼訓詁云「襒、拂也。謂側而行、以衣襒席為敬、不敢正坐當賓主之禮也」。
二索隱。按。彗、帚也。謂為之埽地、以衣袂擁帚而卻行、恐塵埃之及長者、所以為敬也。
三正義。碣石宮在幽州薊縣西三十里寧台之東。
四索隱。按。劉向別錄云鄒子書有主運篇。
五索隱。按。仲尼、孟子法先王之道、行仁義之化、且菜色困窮。而鄒衍執詭怪營惑諸侯、其見禮重如此、可為長太息哉。
六索隱。今按。孟子「太王去邠」是軻對滕文公語、今雲梁惠王謀攻趙、與孟子不同。
七索隱。按。方枘是筍也、圜鑿是孔也。謂工人斫木、以方筍而內之圜孔、不可入也。故楚詞云「以方枘而內圜鑿、吾固知其齟齬而不入」是也。謂戰國之時、仲尼、孟軻以仁義干世主、猶方枘圜鑿然。
八索隱。按。呂氏春秋雲「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雞」、是牛鼎言衍之術迂大、儻若大用之、是有牛鼎之意。而譙周亦云「觀太史公此論、是其愛奇之甚」。
自騶衍與齊之稷下先生、一如淳于髡、慎到、環淵、二接子、三田駢、四騶奭之徒、五各著書言治亂之事、以干世主、豈可勝道哉。
一索隱。稷下、齊之城門也。或云稷下、山名。謂齊之學士集於稷門之下。
二索隱。按。劉向別錄「環」作姓也。
三索隱。古著書人之稱號。
四索隱。步堅、步經反二音。
五正義。慎子十卷、在法家、則戰國時處士。接子二篇。田子二十五篇、齊人、游稷下、號「天口」。接、田二人、道家。騶奭十二篇、陰陽家。
淳于髡、齊人也。博聞彊記、學無所主。其諫說、慕晏嬰之為人也、然而承意觀色為務。孫守真按。而=以、疊韻通假·字形結構換音義·聲音變化的關係客有見髡於梁惠王、孫守真按。見=獻。見=荐=薦、字形結構換音義·同音通假。惠王屛左右、獨坐而再見之、孫守真按。而且、同義複詞。單字想複詞。終無言也。惠王怪之、以讓客曰。「子之稱淳于先生、管、晏不及、及見寡人、寡人未有得也。豈寡人不足為言邪。孫守真按。倒序重組。豈不足為寡人言邪。何故哉。」客以謂髡。髡曰。「固也。吾前見王、王志在驅逐。後復見王、王志在音聲。吾是以默然。」孫守真按。是以=所以=因此、是=所=此。以=因。倒序重組。客具以報王、王大駭、曰。「嗟乎、淳于先生誠聖人也。前淳于先生之來、人有獻善馬者、寡人未及視、會先生至。後先生之來、人有獻謳者、未及試、亦會先生來。寡人雖屛人、然私心在彼、有之。」一後淳于髡見、壹語連三日三夜無倦。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、髡因謝去。於是送以安車駕駟、束帛加璧、黃金百鎰。終身不仕。
一索隱。謂私心實在彼馬與謳也。有之、謂我實有此二事也。
愼到、趙人。田駢、接子、齊人。環淵、楚人。皆學黃老道德之術、因發明序其指意。孫守真按。敘述、同義複詞。敘=序、字形結構換聲符耳。故愼到著十二論、一環淵著上下篇、而田駢、接子皆有所論焉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今愼子、劉向所定、有四十一篇。」
騶奭者、齊諸騶子、亦頗采騶衍之術以紀文。孫守真按。學術、同義複詞。
於是齊王嘉之、自如淳于髡以下、皆命曰列大夫、為開第康莊之衢、一孫守真按。為開第(于)康莊之衢。高門大屋、尊寵之。覽天下諸侯賓客、言齊能致天下賢士也。孫守真按。覽=攬、字形結構換部首耳。宣言、聲言、聲稱、同義複詞。
一集解。爾雅曰。「四達謂之衢、五達謂之康、六達謂之莊。」
荀卿、趙人。一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。騶衍之術迂大而閎辯。奭也文具難施。淳于髡久與處、時有得善言。故齊人頌曰。「談天衍、雕龍奭、炙轂二過髡。」三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、四而荀卿最為老師。齊尚修列大夫之缺、而荀卿三為祭酒焉五。齊人或讒荀卿、荀卿乃適楚、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。六春申君死而荀卿廢、因家蘭陵。李斯嘗為弟子、已而相秦。荀卿嫉濁世之政、亡國亂君相屬、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、信禨祥、鄙儒小拘、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、孫守真按。猾=滑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、可見滑稽乃猾稽之假。狡猾也。於是推儒、墨、道德之行事興壞、序列著數萬言而卒。孫守真按。序=敘、字形結構換聲符。敘述、敘論、陳列、陳述、單字想複詞。因葬蘭陵。
一索隱。名況。卿者、時人相尊而號為卿也。仕齊為祭酒、仕楚為蘭陵令。後亦謂之孫卿子者、避漢宣帝諱改也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亂妗弧。
三集解。劉向別錄曰。「騶衍之所言五德終始、天地廣大、盡言天事、故曰『談天』。騶奭修衍之文、飾若雕鏤龍文、故曰『雕龍』。」別錄曰「過」字作「輠」。輠者、車之盛膏器也。炙之雖盡、猶有餘流者。言淳于髡智不盡如炙輠也。左思齊都賦注曰「言其多智難盡、如炙膏過之有潤澤也」。索隱。按。劉向別錄「過」字作「輠」。輠、車之盛膏器也。炙之雖盡、猶有餘津、言髡智不盡如炙輠也。按。劉氏云「轂、衍字也」。今按。文稱「炙轂過」、則過是器名、音如字讀、謂盛脂之器名過。「過」與「鍋」字相近、蓋卽脂器也。轂卽車轂、過為潤轂之物、則「轂」非衍字矣。
四索隱。按襄王名法章、愍王子、莒人所立者。
五索隱。按。禮食必祭先、飲酒亦然、必以席中之尊者一人當祭耳、後因以為官名、故吳王濞為劉氏祭酒是也。而卿三為祭酒者、謂荀卿出入前後三度處列大夫康莊之位、而皆為其所尊、故云「三為祭酒」也。
六正義。蘭陵、縣、屬東海郡、今沂州承縣有蘭陵山。
而趙亦有公孫龍一為堅白同異之辯、二劇子之言。三魏有李悝、盡地力之敎。四楚有尸子、長盧。五阿之籲子焉。六自如孟子至于吁子、世多有其書、故不論其傳云。
一索隱。按。卽仲尼弟子名也。此云趙人、弟子傳作衞人、鄭玄云楚人、各不能知其眞也。又下文云「並孔子同時、或曰在其後」、所以知非別人也。
二集解。晉太康地記云。「汝南西平縣有龍淵水可用淬刀劍、特堅利、故有堅白之論、云『黃、所以為堅也。白、所以為利也』。或辯之曰『白、所以為不堅。黃、所以為不利』。」正義。藝文志公孫龍子十四篇、顏師古云卽為堅白之辯。按平原君傳、騶衍同時。括地志云「西平縣、豫州西北百四十里、有龍淵水」也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按應劭氏姓注直云『處子』也。」索隱。按。著書之人姓劇氏而稱子也、前史不記其名也、故趙有劇孟及劇辛也。
四正義。藝文志。「李子三十二篇。李悝相魏文侯、富國彊兵。」
五集解。劉向別錄曰。「楚有尸子、疑謂其在蜀。今按尸子書、晉人也、名佼、秦相衞鞅客也。衞鞅商君謀事畫計、立法理民、未嘗不與佼規之也。商君被刑、佼恐並誅、乃亡逃入蜀。自為造此二十篇書、凡六萬餘言。卒、因葬蜀。」 索隱。按。尸子名佼、音絞、晉人、事具別錄。長盧、未詳。 正義。長盧九篇、楚人。
六集解。徐廣曰。「阿者、今之東阿。」 索隱。阿、齊之東阿也。吁音羋。別錄作「羋子」、今「吁」亦如字也。 正義。按。東齊州也。藝文志云「吁子十八篇、名嬰、齊人、七十子之後」。顏師古云音弭。按。是齊人、阿又屬齊、恐顏公誤也。
蓋墨翟、宋之大夫、善守御、為節用。一或曰並孔子時、或曰在其後。二
一集解。墨子曰。「公輸般為雲梯之械成、將以攻宋。墨子聞之、至於郢、見公輸般。墨子解帶為城、以牒為械。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、墨子九距之。公輸般之攻械盡、墨子之守固有餘。公輸般詘、孫守真按。詘=屈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單字想複詞。屈服→服了。不戰而屈人之兵。而言曰。『吾知所以距子矣、吾不言。』墨子亦曰。『吾知子之所以距我者、吾不言。』楚王問其故。墨子曰。『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、殺臣、宋莫能守、可攻也。然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國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、雖殺臣、不能絕也。』楚王曰。『善哉、吾請無攻宋城矣。』」 索隱。注「為雲梯之械」者、按梯者、構木瞰高也。雲者、言其升高入雲、故曰雲梯。械者、器也。謂攻城之樓櫓也。注「墨子解帶為城」者、謂墨子為術、解身上革帶以為城也。注「以牒為械」者、按牒者、小木札也。械者、樓櫓等也。注「公輸般之攻械盡」者、劉氏云「械謂飛梯、撞車、飛石車弩之具」。詘音丘勿反。謂般技已盡、墨守有餘。禽滑釐者、墨子弟子之姓字也。釐音里。孫守真按。有邊讀邊讀右下裡邊。字形結構兼音義·聲調不重要。
二索隱。按。別錄云「今按墨子書有文子、文子卽子夏之弟子、問於墨子」。如此、則墨子在七十子之後也。
索隱述贊六國之末、戰勝相雄。軻游齊、魏、其說不通。退而著述、稱吾道窮。蘭陵事楚、騶衍談空。康莊雖列、莫見收功。